2016機器人與仿生學國際會議·國際智能制造高端論壇剛剛在青島閉幕,會上說,個性創(chuàng)新將成全球機器人智能制造新趨勢,社會生活、醫(yī)療、生物制藥、海洋研究等小眾化個性領域,智能機器人的需求將迅猛增長。
在海洋研究方面,中國水下機器人的探索已有30年。比如今年5月的新聞——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,它說的就是潛龍二號單次下潛最長時間超過32小時,最大深度超過3200米,連續(xù)4個長航程成功探測成績?yōu)槲覈詈C器人之最。其實,潛龍二號有個很萌的名字,“黃胖魚”,因為它長3.5米,通體鮮黃色,頭尾各有兩個紅色“魚鰭”型推進器,看上去就像條胖魚。
中國為什么要研發(fā)水下機器人?這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。專家說,進入21世紀,發(fā)達國家都憑借本國的實力希望更大限量地分享深海海底資源這塊“蛋糕”。于是,在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》框架內,“藍色圈地”運動正日趨激烈。
除了上述高精尖的研究,智能機器人在海洋生產方面也能大有作為。今年10月,國家海洋裝備智能化水下機器人試驗場,日前在我國唯一的海洋牧場獐子島啟動。利用機器人識別采捕產品、快速抓取和拖網作業(yè)。水下機器人可以實現全天候、全區(qū)域、全水深的采捕,既提高效率,又避免職業(yè)病和對海洋的損害,優(yōu)勢明顯。
據悉,大連理工大學將與獐子島集團成立一個水下機器人聯合實驗室。機器人首先要代替人工做生態(tài)監(jiān)控、進行海底環(huán)境調查、海底資源評估,然后就是采捕。目前機器人已經可以模擬工作了,可以抓螃蟹、海參、扇貝。機器人最終要代替人工實施采捕。
2024-12-29 08:45
2024-11-16 10:25
2024-11-16 10:23
2024-11-02 08:58
2024-09-01 08:07
2022-09-13 10:13
2021-10-12 10:11
2021-08-28 10:40
2021-08-28 10:33
2021-08-28 08:54